产品目录

Product Catalo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 详细内容
环形初粘力测试仪的原理与实验操作流程分析
点击次数:56 更新时间:2025-07-23
  环形初粘力测试仪是一种用于定量测定胶粘剂(如压敏胶带、标签、医用敷料等)初始粘附力的专用设备,其核心是通过模拟胶粘带与标准测试板接触后分离的过程,测量剥离瞬间所需的力值,从而评估胶粘剂的“初始粘性”(即胶粘带与被粘物表面接触后立即产生的粘附能力)。该指标对胶粘剂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例如标签能否快速贴牢包装表面、医用敷料能否稳固附着于皮肤等。以下从​​工作原理、实验操作流程及关键影响因素​​三方面展开系统性分析。
 
  ​​一、环形初粘力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环形初粘力测试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控制环形胶粘带样品与标准测试板之间的接触、分离过程,测量剥离瞬间的最大力值(即初始粘附力)。其原理基于​​胶粘剂与被粘物表面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等),并通过机械结构与传感器实现力值的精准捕捉。具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接触阶段:胶粘带与测试板的贴合​
 
  将环形胶粘带样品(内径通常为12.7 mm±0.2 mm)固定在仪器的加载头上,确保样品平整无褶皱;
 
  加载头以恒定速度(通常为10 mm/min±2 mm/min)垂直向下移动,使环形胶粘带与水平放置的标准测试板(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表面粗糙度Ra≤0.8 μm)接触,接触压力由预设的砝码或气动系统控制(通常为0.5 N~1.0 N,模拟实际贴附时的轻压状态);
 
  接触时间固定(如3秒),确保胶粘剂与测试板表面充分润湿(胶粘剂分子扩散至被粘物表面形成初始结合)。
 
  ​​2. 分离阶段:环形胶粘带从测试板剥离​
 
  接触时间结束后,加载头以恒定速度(通常为100 mm/min±5 mm/min)垂直向上运动,带动环形胶粘带从测试板表面剥离;
 
  剥离过程中,胶粘带与测试板之间的初始粘附力逐渐转化为剥离力,该力值通过安装在加载头上的高精度力传感器(量程0~5 N,精度±0.1% FS)实时采集;
 
  仪器记录剥离过程中的力-位移曲线,其中峰值力值即为“环形初粘力”(单位:mN或gf)。
 
  ​​3. 数据计算与判定​
 
  仪器自动提取力-位移曲线中的最大峰值力值,并根据标准方法(如ASTM D6195、PSTC-17)进行单位换算(如1 gf≈9.8 mN);
 
  初粘力的判定需结合胶粘剂类型与应用场景:例如,医用压敏胶带的初粘力通常要求≥50 mN,而电子标签用胶粘带的初粘力可能低至10~30 mN(避免贴附时损伤被粘物表面)。
 

 

  ​​二、环形初粘力测试仪的实验操作流程​
 
  为确保测试结果的重复性与准确性,需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主要步骤包括​​样品准备、仪器校准、测试参数设置及数据记录​​。
 
  ​​1. 样品准备​
 
  ​​胶粘带裁切​​:使用环形模具(内径12.7 mm±0.2 mm)从胶粘带卷材上裁切样品,确保环形边缘光滑无毛刺(避免毛刺影响剥离力);
 
  ​​样品数量​​:每组测试至少准备5个平行样品(如ASTM D6195要求n≥5),以减少个体差异导致的误差;
 
  ​​环境控制​​:将样品置于标准测试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5%)中平衡24小时,避免温湿度波动影响胶粘剂性能。
 
  ​​2. 仪器校准​
 
  ​​力传感器校准​​:使用标准砝码(如100 mN、500 mN)对力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采集的力值误差<±0.5%;
 
  ​​位移传感器校准​​:通过标准长度块(如100 mm)验证位移传感器的精度(误差<±0.1 mm);
 
  ​​接触压力校准​​:使用压力计(精度±0.1 N)检查加载头的接触压力是否符合设定值(如0.5 N)。
 
  ​​3. 测试参数设置​
 
  ​​接触速度​​:设置为10 mm/min±2 mm/min(模拟人工贴附时的轻压速度);
 
  ​​接触时间​​:固定为3秒(确保胶粘剂充分润湿测试板表面);
 
  ​​剥离速度​​:设置为100 mm/min±5 mm/min(平衡测试效率与数据稳定性);
 
  ​​测试板材质​​:优先选用不锈钢板(符合ASTM D6195标准),若测试特殊胶粘剂(如医用胶带),需选用玻璃板(表面更光滑)。
 
  ​​4. 测试执行与数据记录​
 
  将裁切好的环形样品固定在加载头上,启动仪器自动完成接触、分离过程;
 
  仪器实时记录力-位移曲线,并自动提取峰值力值;
 
  重复测试5个平行样品,剔除异常值(如超出平均值±15%的数据)后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初粘力结果;
 
  记录测试环境参数(温度、湿度)、样品批次及仪器型号,便于数据追溯。
 
  ​​三、影响环形初粘力测试结果的关键因素​
 
  ​​1. 胶粘剂特性​
 
  ​​黏弹性​​:胶粘剂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影响其与被粘物表面的能量耗散能力,黏弹性过高的胶粘剂可能导致初粘力偏高(如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润湿性​​:胶粘剂的表面张力需低于被粘物表面张力(如不锈钢表面张力约50 mN/m),否则难以充分铺展,导致初粘力下降;
 
  ​​固化状态​​:部分胶粘剂(如UV固化胶)在测试前需完成固化(如UV照射30秒),固化的胶粘剂可能导致初粘力虚高。
 
  ​​2. 测试条件​
 
  ​​接触压力​​:压力过低可能导致胶粘带与测试板接触不充分(初粘力偏低),压力过高可能挤出胶粘剂中的挥发性成分(初粘力虚高);
 
  ​​剥离速度​​: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惯性效应”(剥离力偏高),速度过慢可能因胶粘剂蠕变导致结果不稳定;
 
  ​​环境温湿度​​:温度升高通常降低胶粘剂的黏度(初粘力下降),湿度增加可能引发胶粘剂吸湿(如水基胶粘剂初粘力升高)。
 
  ​​3. 样品与测试板状态​
 
  ​​样品边缘质量​​:环形样品边缘的毛刺或厚度不均可能导致剥离力波动(需用显微镜检查边缘光滑度);
 
  ​​测试板清洁度​​:测试板表面的油脂、灰尘会显著降低初粘力(需用异丙醇擦拭后吹干);
 
  ​​测试板表面粗糙度​​:粗糙度过高(Ra>1.6 μm)可能导致胶粘剂局部接触不良(初粘力偏低)。
 
  ​​四、环形初粘力测试仪的应用场景与局限性​
 
  ​​1. 典型应用场景​
 
  ​​压敏胶带质量控制​​:评估标签、保护膜、双面胶等产品的初始贴附性能,确保贴标后无翘边、脱落;
 
  ​​医用敷料研发​​:测试创可贴、膏药等产品的皮肤粘附力,平衡“牢固性”与“易撕除”需求;
 
  ​​电子元件封装​​:检测导电胶、绝缘胶的初始粘附力,确保芯片贴装后无位移。
 
  ​​2. 局限性​
 
  ​​仅表征初始粘性​​:无法反映胶粘剂的长期粘附性能(如持粘力、剪切强度);
 
  ​​依赖标准测试板​​:不同材质(如不锈钢 vs. 玻璃)的测试结果差异显著,需明确标注测试板类型;
 
  ​​环境敏感性​​:温湿度波动可能导致结果重复性下降(建议在恒温恒湿实验室中进行测试)。
 
  ​​五、结论​
 
  环形初粘力测试仪通过模拟胶粘带与被粘物表面的初始接触与分离过程,为胶粘剂的“初始粘性”提供了量化评估手段。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严格的环境控制及对胶粘剂特性的深入理解。未来,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环形初粘力测试仪将进一步集成自动化样品制备、实时数据联网等功能,提升检测效率与数据管理能力,为胶粘剂研发与质量控制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支撑。

分享到:

加入收藏 | 返回列表 | 返回顶部
上海恰森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oogleSitemap
手机:18701943382 传真:021-59105968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剑兰路315号3栋203室 管理登陆
上海恰森仪器有限公司(www.qiasen17.net)主要经营:锥板粘度计,初粘力测试仪,粘着力测试仪,高温锥板粘度计等系列产品,欢迎来电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化工仪器网

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